1月前后,吉安市峡江县巴邱镇蒋沙村的100多户移民,从该县一乡镇的新田砖厂购买煤矸石砖建房。春节后,他们发现所建的房屋有的“起包”,有的开裂,再用竹篙一敲墙上的砖——粉碎(本报昨日已作报道)。
1月前后,吉安市峡江县巴邱镇蒋沙村的100多户移民,从该县一乡镇的新田砖厂购买煤矸石砖建房。春节后,他们发现所建的房屋有的“起包”,有的开裂,再用竹篙一敲墙上的砖粉碎(本报昨日已作报道)。
令当地难以容忍的是,砖厂老板在事发前已经到建房现场查看,但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销售“黑心砖”。他还在事发前一天叫来哥哥守厂,将账户上的钱转走,当地官员透露他“准备逃跑”。目前,当地已全面介入调查处置此次危房事件,砖厂老板已被批捕,县质监局稽查大队大队长则被刑拘。县法院牵头组成调解组,对建房户和新田砖厂双方侵权赔偿纠纷进行调解。当地政府称,目前已有119户移民签订调解协议。
一村民当着《新法制报》记者的面,拿起一块砖往另外一块砖上轻轻一丢粉碎。
她家就是用这样的砖,自今年1月开始建房。10多天后,房子的层建好了,这时,她开始发现不对劲。
《新法制报》记者在她家房子层墙体上看到,有些砖块已经破碎残缺,她用竹篙敲击墙体砖块边缘时,砖块破碎脱落。
村民张明(化名)家的建房情况是,房子在建好层后,发现砖块有问题,推倒房屋重建,连墙脚也一起挖掉了。他做了六七年的泥工,对建房子比较熟悉,“从来就没碰到过这样的事情”。
《新法制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蒋沙村5个村小组需要安置的130多户移民中,自去年11月18日真正开始启动移民建房后,129户开始自己动手建房。
其中100多户村民和上述两家人一样,也是在罗田镇的新田砖厂(新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购的砖。
当地村民称,新田砖厂的砖在价格上比其他砖厂每块要便宜两三分钱,砖厂离移民新村的运输距离又短。于是,村民以签合同、交押金的方式,在新田砖厂购买了砖自建房屋。
直到2月7日(正月初五),春节过后,村民准备继续开工建房时才发现,经雨雪淋泡后,已建好的墙体砖块出现爆裂现象,其中有两户新建房屋发生墙体开裂。
在移民新村现场,《新法制报》记者看到,上百栋房屋拔地而起,有的已经建到了第三层。
通过对新田砖厂的收据、建房户的发票、运输司机的运费单反复核实,据统计,共有125户使用了该厂生产的约319万块机砖。
接着,当地抽取了4个样品,送到吉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结果为3个样品不合格,1个合格。
2月15日,当地抽取两个样品送到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石灰爆裂、冻融实验等项目检测,均不合格。
根据峡江县质监局的统计,蒋沙移民建房在1月1日至18日间,使用新田砖厂劣质砖38万块左右。
通过检测,新田砖厂的机砖产生质量上的问题的原因是,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页岩和煤矸石,含有石灰石(碳酸钙)成分,如含量过高,两者在搅拌破碎过筛时又破碎不均,那么,生产加工压缩成砖坯煅烧,变成产品煤矸石砖,此时砖中的石灰石颗粒较大,在高温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氧化钙)。当生石灰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致使砖中的生石灰产生化学反应,变成熟石灰(氢氧化钙)而爆裂。
这就是移民反应的刚运回家里并砌墙都未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经过雨雪之后,加上春节期间连晴数日,就出现了砖爆裂或破碎的现象。
据了解,县质监局曾于2010年5月22日对新田砖厂的机砖抽样送检,但只对规格、抗压强度、外观品质进行了检测,故未发现机砖质量问题。
据该县有关人士称,在监管疏忽的情况下,新田砖厂的“黑心砖”最终大量流入移民新村建房。
事发后,峡江县委、县政府格外的重视,把处置蒋沙移民建房用砖质量上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县委、县政府一个月内先后召开19次专题处置会。
2月9日,县委书记、县长宋铜在蒋沙移民新村现场,召集分管领导和所有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紧急研究处置措施,同时专门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调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并组成由一名县委常委任组长的建设工程技术处置、司法立案、纪检、维稳、宣传和综合共6个工作组,全力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并当即决定:立即告知移民群众暂时停止建房;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立即介入,启动司法援助,为移民维权;同时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直单位干部一家一户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
2月10日,该县对这次危房事件启动司法程序,全面介入处置。吉安市领导也多次到现场督促处置工作。省委督察室和省住建厅联合组成督察组也到现场调查。
峡江县委、县政府责成县建设局协助蒋沙村联系鉴定机构,由蒋沙村委会委托吉安市建达建设工程质量司法鉴别判定所专家,先后4次对移民在建房屋逐栋进行司法安全鉴定,提出技术处理建议方案。处置原则是:凡在墙脚或转角较多使用问题砖的,全部拆除;凡在墙体上局部使用问题砖不会造成隐患的,实行墙体加固;目前未曾发现问题的,继续施工,随时监控处置,等到问题完全暴露出来了再处理。
4月6日,巴邱镇党委书记杨文志接受《新法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介绍,经调查,有129户在建,其中4户是从其他砖厂买砖,125户是当事农户。经专家评估组对这一些房屋进行了相关的权威鉴别判定,并提出了处理意见:其中16栋需要拆除重建。
据了解,根据检验测试鉴定结果,以及房管、建设及相关中介单位对移民建房损失进行的全面评估,评估此次移民新村建设的损失金额约为203.34万元。
2月18日,由县法院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组成调解组,分“全拆户、墙体加固户、续建观察户”三批对移民建房户和新田砖厂双方侵权赔偿纠纷进行调解。
当地政府称,目前已有119户移民签订调解协议。截至3月17日,共计赔偿197.81万元。其中,由于新田砖厂在支付65万元之后停止付款,暂由县财政垫支了132.81万元。
当地政府有关官员多次向《新法制报》记者强调,县政府对移民建房主要是帮扶作用,因为是发放移民补偿款后村民自建,因此此次危房事件出来后,不存在政府负什么责任的问题,“我们只是支持、帮助村民处理此事,帮他们维权”。
不过,相关处理结果为,通过对有关行业和部门的监管职责落实情况、移民建房质量上的问题各方履职情况、新田新型建材公司生产销售机砖等做全面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政府部门依法依规对履职不到位、失职渎职的县质监局稽查大队大队长廖辉进行司法调查处理;对其他单位直接责任人由县纪检实施立案调查。
从2月22日起,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包户,县直单位干部一人一户帮扶,42个县直单位已抽调200多名干部进驻蒋沙村移民建房现场,开展调查处置工作。
4月6日,峡江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潘其波向《新法制报》提供的《峡江县蒋沙村移民建房用砖质量上的问题处置工作情况汇报》显示,按照省政府领导的要求,确保蒋沙村水淹线年汛期前搬迁新居。
为此,当地政府表示,将力争在4月15日前完成房子的主要部分建设,确保蒋沙移民安全度汛。鉴于当前移民建房存在的问题,会造成少数移民建房不能按期竣工,难以在今年汛期前搬入新居的情况,政府将设立临时过渡点和安排好过渡房,确保所有移民安全度汛。
6日,一位负责蒋沙村移民工作的有关人员向《新法制报》记者透露,其实早在百姓建房之初,事情就冒出端倪。砖厂老板杨专根特意赶到移民新村现场,查看老百姓建的房子,也看到了砖块的问题,一拍就粉碎。但他并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没有在意”。杨专根回到厂里后,继续出售有问题的砖块。
这位官员透露,杨专根把轿车藏好,账户里的钱也已转走,准备逃走。杨专根还叫来自己的哥哥来守厂,结果次日(2月9日)就被警方带走并刑拘。
峡江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肖雪勇接受《新法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介绍,考虑到杨专根是外地人,以及此事的严重性,警方及时控制了他,当日予以刑拘。后经批准,在3月24日对杨专根实施逮捕。
后来,有关部门对杨专根进行“攻心”,做思想工作,说“把钱拿出来再申请从宽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杨专根拿出了60多万元。
此前,该县人大一位负责移民工作的负责人曾向《新法制报》记者披露说,新田砖厂在2010年5月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时,峡江县质监局监察(记者注:应为稽查)大队大队长廖辉,曾经对砖厂作出了处罚,同时要求砖厂整改。该负责人同时还透露一个“内幕”:廖辉对砖厂罚款的2万元,只有两三千元上交,剩余落入自己的“小金库”。
7日,潘其波强调说,上述说法不尽准确:“根据检察机关查出的情况,身为县质监局稽查大队长的廖辉开始时确实按照有关法规要对砖厂罚款2万元,后经过老板的讨价还价,最后下的处罚文书只罚款2000元了事,因此别的部分罚款落入小金库就不准确。”
潘其波介绍说,廖辉被刑拘,是有关部门在对其进行监管问责的进一步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他另外的经济案件。